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IM体育自行车车首结构pdf
IM体育自行车车首结构pdf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组接于车手架、头管及前叉且包含下管、立管、调节单元及防转单元。下管位于头管内且包含上端及下端,下端连接前叉,立管可位移地位于头管与下管之间,立管包含连接端凸出上端且连接车手架,且立管与下管围绕出内部空间,调节单元设置于内部空间,防转单元位于下管与立管之间,且防转单元防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借此,当立管与下管相对移动时,可有效防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149479 U (45)授权公告日 2020.03.17 (21)申请号 2.9 B62K 19/00(2006.01) (22)申请日 2019.05.29 (30)优先权数据 108203540 2019.03.22 TW 108204167 2019.04.03 TW (73)专利权人 卓楷涵 地址 中国台中市大安区永安里东西三 路234号 (72)发明人 郑志成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代理人 寿宁张琳 (51)Int.Cl. B62K 21/00(2006.01) B62K 21/02(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自行车车首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组 接于车手架、头管及前叉且包含下管、立管、调节 单元及防转单元。下管位于头管内且包含上端及 下端,下端连接前叉,立管可位移地位于头管与 下管之间,立管包含连接端凸出上端且连接车手 架,且立管与下管围绕出内部空间,调节单元设 置于内部空间,防转单元位于下管与立管之间, 且防转单元防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借此,当立 管与下管相对移动时,可有效防止立管相对下管 转动。 U 9 7 4 9 4 1 0 1 2 N C CN 210149479 U 权利要求书 1/2页 1.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组接于车手架、前叉及头管,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车首结构 包含: 下管,位于该头管内且包含上端及下端,该下端连接该前叉; 立管,可位移地位于该头管与该下管之间,该立管包含连接端凸出该上端且连接该车 手架,且该立管与该下管围绕出内部空间; 调节单元,设置于该内部空间;以及 防转单元,位于该下管与该立管之间,且该防转单元防止该立管相对该下管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防转单元可包含: 至少一个滑槽,设置于该立管的内周面;以及 至少一个定位棒,设置于该下管的外周面,且该至少一个定位棒可移动地容设于该至 少一个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调节单元包含: 内管,位于该内部空间;以及 避震杆,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内管的一端,且该避震杆连接该连接端及该下端中的其中 一者; 当该避震杆受力时,该避震杆相对该内管移动并压缩该内管内的气体,且该立管及该 下管相对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调节单元更包含: 活塞,可位移地设置于该内管的另一端; 阀路,设置于该活塞; 阀针,用以启闭该阀路,且该阀针邻近该连接端及该下端中的另外一者;以及 开关,作动该阀针以启闭该阀路; 其中,该阀路开启时该内管的油体通过该阀路以使该活塞与该内管相对位移,并改变 该立管及该下管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调节单元包含: 内管,位于该内部空间; 活塞,可位移地设置于该内管; 阀路,设置于该活塞; 阀针,用以启闭该阀路;以及 开关,作动该阀针以启闭该阀路; 其中,该阀路开启时该内管的油体通过该阀路以使该活塞与该内管相对位移,并改变 该立管及该下管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阀针邻近该连接端, 且该开关设置于该连接端以供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车架头碗组,包含竖管位于该立管及该头管之间;以及 主衬套,位于该立管及该竖管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车架头碗组更包含帽 盖,该主衬套包含凸唇,该凸唇承靠于该竖管的上端缘,该帽盖套于该竖管且将该凸唇压抵 2 2 CN 210149479 U 权利要求书 2/2页 于该上端缘与该帽盖的顶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上衬套,位于该下管与该立管之间,且邻近该上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下衬套,位于该下管与该立管之间,且位于该防转单元的下方。 3 3 CN 210149479 U 说明书 1/5页 自行车车首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且尤其是有关一种可防止自行车车首 在高度调节时立管与下管相互转动的自行车车首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习知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包含车碗组、头管及内管,头管及内管相互穿设,内管 连接前叉,且车碗组包含上碗及下碗,上碗及下碗分别组于头管的两端并连接内管,使内管 可限位于头管并相对头管转动。 [0003] 而为了增加骑乘时的舒适性,有业者在自行车车首结构加装避震单元,其是在内 管内再加装可相对位移的下管,下管连接于前叉,且在内管的下端与前叉之间装设弹性元 件,当受到路面巅簸影响时,下管相对内管位移并压缩弹性元件,而有避震效果。然,下管位 移时容易与内管相对转动,而产生结构上的不稳定。 [0004] 有鉴于此,如何有效地改善自行车车首结构,遂成相关业者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透过防转单元位于下管与立管之间的配 置,可以达到防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的效果。 [0006]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组接于车手架、前叉 及头管且包含下管、立管、调节单元及防转单元。下管位于头管内且包含上端及下端,下端 连接前叉,立管可位移地位于头管与下管之间,立管包含连接端凸出上端且连接车手架,且 立管与下管围绕出内部空间,调节单元设置于内部空间,防转单元位于下管与立管之间,且 防转单元防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 [0007] 借此,由于防转单元位于下管与立管之间,其能有效阻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 [0008]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多个实施例,其中防转单元可包含至少一个滑槽及 至少一个定位棒,前述至少一个滑槽设置于立管的内周面,前述至少一个定位棒设置于下 管的外周面,且前述至少一个定位棒可移动地容设于前述至少一个滑槽。或者,调节单元可 包含内管及避震杆,内管位于内部空间,避震杆可移动地设置于内管的一端,且避震杆连接 于连接端及下端中的其中一者,当避震杆受力时,避震杆相对内管移动并压缩内管内的气 体,且立管及下管相对位移。或者,调节单元可更包含活塞、阀路、阀针及开关,活塞可位移 地设置于内管的另一端,阀路设置于活塞,阀针用以启闭阀路,且阀针邻近连接端及下端中 的另外一者,开关作动阀针以启闭阀路,其中阀路开启时内管的油体通过阀路以使活塞与 内管相对位移,并改变立管及下管的相对位置。 [0009]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多个实施例,其中调节单元可包含内管、活塞、阀 路、阀针及开关,内管位于内部空间,活塞可位移地设置于内管,阀路设置于活塞,阀针用以 启闭阀路,开关作动阀针以启闭阀路,其中,阀路开启时内管的油体通过阀路以使活塞与内 管相对位移,并改变立管及下管的相对位置IM体育app官方入口。此外,阀针可邻近连接端,且开关可设置于连 4 4 CN 210149479 U 说明书 2/5页 接端以供操作。 [0010]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多个实施例,可更包含车架头碗组及主衬套,车架 头碗组包含竖管位于立管的头管之间,主衬套位于立管及竖管之间。或者,车架头碗组可更 包含帽盖,主衬套包含凸唇,凸唇承靠于竖管的上端缘,帽盖套于竖管且将凸唇压抵于上端 缘与帽盖的顶部之间。或者,前述自行车车首结构可更包含上衬套,其位于下管与立管之 间,且邻近上端。此外,前述自行车车首结构可更包含下衬套,其位于下管与立管之间,且位 于防转单元的下方。 [0011]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效果:当立管与下管相对移动 时,可有效防止立管相对下管转动。 附图说明 [0012]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3] 图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4] 图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连接车架的部分剖视 示意图。 [0015]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6] 10:自行车车首结构 620:上碗 [0017] 100:防尘单元 630:竖管 [0018] 110:防尘套固定座 640:帽盖 [0019] 120:防尘套 650:下碗 [0020] 200:下管 700:主衬套 [0021] 210:上端 710:凸唇 [0022] 220:下端 800:上衬套 [0023] 300:立管 900:下衬套 [0024] 310:连接端 20:自行车车首结构 [0025] 400:调节单元 200a:下管 [0026] 410:内管 220a:下端 [0027] 420:避震杆 300a:立管 [0028] 430:活塞 310a:连接端 [0029] 440:阀路 400a:调节单元 [0030] 450:阀针 420a:避震杆 [0031] 460:开关 450a:阀针 [0032] 470:支撑杆 460a:开关 [0033] 500:防转单元 30:自行车车首结构 [0034] 510:滑槽 F:车架 [0035] 520:定位棒 F1:前叉 [0036] 600:车架头碗组 F2:头管 [0037] 610:迫紧螺丝 S2:内部空间 5 5 CN 210149479 U 说明书 3/5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将参照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 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阅读者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 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而为简化图 式起见,一些现有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 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或类似的编号表示。 [0039] 此外,本文中当某一元件(或机构或模块等)「连接」、「设置」或「耦合」于另一元件, 可指所述元件是直接连接、直接设置或直接耦合于另一元件,亦可指某一元件是间接连接、 间接设置或间接耦合于另一元件,意即,有其他元件介于所述元件及另一元件之间。而当有 明示某一元件是「直接连接」、「直接设置」或「直接耦合」于另一元件时,才表示没有其他元 件介于所述元件及另一元件之间。而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语只是用来描述不同元件或成 分,而对元件/成分本身并无限制,因此,第一元件/成分亦可改称为第二元件/成分。且本文 中的元件/成分/机构/模块的组合非此领域中的一般周知、常规或现有习知的组合,不能以 元件/成分/机构/模块本身是否为现有习知,来判定其组合关系是否容易被技术领域中的 通常知识者轻易完成。 [0040] 请参阅图1,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10的剖 面示意图。自行车车首结构10组接于车手架(未绘示)、头管F2及前叉F1且包含下管200、立 管300、调节单元400及防转单元500。下管200位于头管F2内且包含上端210及下端220,下端 220连接前叉F1,立管300可位移地位于头管F2及下管200之间,立管300包含连接端310凸出 上端210且连接车手架,且立管300与下管200围绕出内部空间S2,调节单元400设置于内部 空间S2,防转单元500位于下管200与立管300之间,且防转单元500防止立管300相对下管 200转动。 [0041] 借此,由于防转单元500位于下管200与立管300之间,其能有效阻止立管300相对 下管200转动。后面将更详细地说明自行车车首结构10的细部结构。 [0042] 下管200及立管300均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且立管300的内径大于下 管200的外径,故立管300能套于下管200的外侧,且下管200与立管300套合后两者的内部可 相互贯通以形成内部空间S2。 [0043] 调节单元400可具有避震功能及升降功能中至少其中之一,而能使立管300相对下 管200移动,以达到避震调节效果及/或升降调节效果。较佳地,调节单元400可包含内管410 及避震杆420,内管410位于内部空间S2,避震杆420可移动地设置于内管410的一端,且避震 杆420可连接于连接端310及下端220中的其中一者(图1的避震杆420是连接于连接端310), 当避震杆420受力时,避震杆420相对内管410移动并压缩内管410内的气体(未绘示),且立 管300及下管200相对位移。 [0044] 而调节单元400可更包含活塞430、阀路440、阀针450及开关460,活塞430可位移地 设置于内管410的另一端,阀路440设置于活塞430,阀针450用以启闭阀路440,且阀针450邻 近连接端310及下端220中的另外一者(图1的阀针450是邻近下端220),开关460作动阀针 450以启闭阀路440,其中阀路440开启时内管410的油体(未绘示)通过阀路440以使活塞430 与内管410相对位移,并改变立管300及下管200的相对位置。 [0045] 仔细而言,如图1所示,内管410亦具有圆管状结构,内管410可容置气体及油体,气 6 6 CN 210149479 U 说明书 4/5页 体邻近内管410的前述端,油体邻近内管410的前述另一端。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且其压 力随体积变小而变大,故当避震杆420受力时,其可凸入内管410压缩气体,而达到避震效 果。 [0046] 调节单元400可更包含支撑杆470,支撑杆470的一端连接于内管410的前述另一端 且支撑杆470的另一端连接于下管200,阀针450可位移地穿设于支撑杆470并进入活塞430, 借此可选择性地启闭阀路440。 [0047] 自行车车首结构10可更包含下控固定塞(未标示),其位于前叉F1内且连接于下管 200的下端220,开关460具有传动凸轮结构,且开关460的一端枢接于下控固定塞,开关460 的另一端选择性推抵阀针450,而可使阀针450轴向位移以启闭阀路440。 [0048] 透过调节单元400的结构配置,使用者可以操作开关460推动阀针450以开启阀路 440,阀路440开启使油体通过,此时活塞430与内管410相对位移以调整立管300与下管200 的相对位置,待位置调至预定位置时,再操作开关460关闭阀路440。而当路面巅簸导致下管 200受力时,避震杆420可相对凸入内管410内压缩气体,使自行车车首结构10具有升降及避 震的调节功能。 [0049] 防转单元500可包含多个滑槽510及多个定位棒520,各滑槽510间隔设置于立管 300的内周面,各定位棒520间隔设置于下管200的外周面,各定位棒520可移动地容设于各 滑槽510,借此可防止立管300与下管200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是滑槽位于下管的 外周面,定位棒位于立管的内周面,或是滑槽及定位棒的数量至少为一,不以上述揭露为 限。 [0050] 自行车车首结构10可更包含上衬套800,其位于下管200与立管300之间且邻近上 端210。此外,自行车车首结构10可更包含下衬套900,其位于下管200与立管300之间,且位 于防转单元500的下方。 [0051] 在图1的实施例中,自行车车首结构10可更包含车架头碗组600及主衬套700,车架 头碗组600包含竖管630套于立管300与头管F2之间,主衬套700位于立管300及竖管630之 间。车架头碗组600可更包含帽盖640,主衬套700可包含凸唇710,凸唇710承靠于竖管630的 上端缘(未标示),帽盖640套于竖管630且将凸唇710压抵于上端缘与帽盖640的顶部之间。 [0052] 更仔细地说,竖管630的内径略大于立管300的外径而能套于立管300外侧,凸唇 710径向凸出于主衬套700的本体,故当主衬套700位于立管300及竖管630之间时,凸唇710 会承靠于竖管630的上端缘,以受帽盖640顶部的压抵。 [0053] 车架头碗组600可更包含迫紧螺丝610、上碗620及下碗650,迫紧螺丝610连接于竖 管630,上碗620则固定于头管F2的上端且相对于迫紧螺丝610,下碗650可固定于头管F2的 下端,借此竖管630受迫紧螺丝610作用被限位于头管F2,但不影响其相对头管F2转动。较佳 地,帽盖640是位于迫紧螺丝610的上方。 [0054] 自行车车首结构10可更包含防尘单元100,防尘单元100位于前叉F1及下碗650之 间,且防尘单元100包含防尘套固定座110及防尘套120,防尘套固定座110可连接于竖管630 的下端,防尘套120则是受防尘套固定座110嵌合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防尘套固定座110可 由竖管630的下端一体延伸,但不以此为限。 [0055] 请参阅图2,其中图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20的 剖面示意图。自行车车首结构20的结构与自行车车首结构10类似,差别在于,调节单元400a 7 7 CN 210149479 U 说明书 5/5页 的配置不同。更仔细地说,避震杆420a是连接于下管200a的下端220a,阀针450a邻近立管 300a的连接端310a,由于阀针450a邻近连接端310a,开关460a可设置于连接端310a以供操 作。在此配置下,开关460a可具有凸钮结构且直接连接于阀针450a,按下或拉起开关460a可 连动阀针450a作动。 [0056]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图1的调节单元400及图2的调节单元400a均同时包含 避震功能或升降功能,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单元亦可以仅包含避震功能或升降功能,不 以上述揭露为限。 [0057] 请参阅图3,其中图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30连 接车架F的部分剖视示意图。车架F为现有习知的结构,细节处不再赘述,自行车车首结构30 设置头管F2内且连接于前叉F1。而虽然自行车车首结构30的结构与自行车车首结构10的结 构相同,但亦可以替换为自行车车首结构20的结构,不以此为限。 [0058]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8 8 CN 210149479 U 说明书附图 1/3页 图1 9 9 CN 210149479 U 说明书附图 2/3页 图2 10 10 CN 210149479 U 说明书附图 3/3页 图3 11 11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13课《立足专业 谋划发展》第1框《崇尚劳动提高素养》-【中职专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同步课堂精品课件.ppt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