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共享单车开启共享经济时代序幕

2023-09-08 07:52:2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共享单车开启共享经济时代序幕工作日扫一辆共享单车解决通勤“最后一公里”,周末在郊外斑驳树荫下享受骑行“慢”生活,偶尔在陌生城市骑行漫游体验缤纷夜景……随着共享单车与城市生活的深度融合,骑行共享单车这种“低碳”生活方式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破解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构建绿色出行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直接带动了共享经济这一新模式、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便捷出行“最后一公里”,是广大民众的现实需求。共享单车的兴起,正是抓住了民众这一出行难的痛点。

  “地铁站距离公司1.3公里的路程,选择共享单车再合适不过。”在北京丰台区总部基地工作的张力,每天下班后,习惯性地扫一辆共享单车,骑到1.3公里外的丰台科技园地铁站,再乘地铁回家。

  对张力而言,上下班骑共享单车去附近的地铁站早已成为习惯。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如果坐公交,无论是去公司还是回家,都需要步行IM体育官方网站,骑车更快、更方便。

  刚毕业的李娟,租住在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一小区,住处距离地铁站大约两公里。李娟说,“租住的地方距离地铁站远,租金会便宜,但早上去上班,坐公交不方便还容易堵车,走路到地铁站需要十几分钟,骑共享单车最省心。”

  李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感觉现在骑共享单车的人比原来多了。早上上班,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很抢手,有时候就剩两三辆共享单车,也出现过没有共享单车的情况。

  近年来,随着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和绿色出行理念的深入人心,共享单车的骑行量逐年增长。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选择骑行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城市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接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或者短距离出行时,直接选择骑共享单车,不仅经济实惠,也更加绿色低碳。

  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市共享单车骑行量达9.68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66%。与此同时,政府、企业、用户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正营造更加友好的骑行环境。

  哈啰单车北京品牌负责人王帆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中短距离出行的解决方案,让出行更加便利;同时,共享单车也是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天然践行者。

  “当前,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民众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赛迪顾问产业集群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刘浩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已成为地铁、公交、轻轨等公共交通接驳的重要工具,不仅解决了民众在通勤过程中的多种交通工具接续问题,也推动地铁站、公交站等站点高效集散客流,提升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与此同时,共享单车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短距离绿色出行需求,不光为本地居民补充了交通工具选择,也为旅游者异地出行或观光游览提供了经济、便捷的

  2014年,共享单车率先在北大校园出现,将校园内闲置的“僵尸车”改造后利用起来,解决了大学校园的出行问题。2016年底,共享单车火爆全国,各大城市的路边排满了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最多的时候有30多个共享单车的运营商,成为当时最热的风口。

  “2016年,平台厂商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短时租赁业务结合创新,实现了共享单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城市内‘最后一公里’交通工具的优化配置,极大便利了群众出行生活。”刘浩然表示,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细分领域之一,其快速崛起开启了共享经济的时代序幕。

  在经历了激烈竞争与厂商洗牌后,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形成了美团单车、哈啰单车、滴滴青桔“三强鼎立”的格局,行业整体已步入稳健发展阶段。

  数年间,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迅速普及,“保护环境,绿色出行”的观念深入人心。“整洁、规范、有序”的文明骑行意识成为大多数市民的自觉,引领了低碳环保的全新生活方式。

  王帆表示,在构建绿色低碳城市出行环境的背景下,共享单车企业只有精细化运营,推陈出新,提升用户的骑行体验感,才能赢得用户青睐,构建起新的增长路径。此外,作为共享单车的升级版,共享电单车未来前景看好。

  在刘浩然看来,当前,共享单车行业虽然存在管理不规范、运营亏损等诸多问题,但未来随着监管进一步加强和运营模式的进一步成熟,整体行业将向着稳定、有序、可持续方向发展。

  刘浩然也表示,共享单车具备一定的公共服务属性,未来有望政企联手建立共管共治的常态化管理机制,构建多方参与的共享单车运营秩序。同时,智能化运营将成为主流趋势,目前三大厂商均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团队以及互联网平台运营经验,下一步智能车锁、智能定位、智能报错与检修等有望普及应用,同时基于用户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将助力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搜索